2005-11-29

反省總在失敗後

反省總在失敗後


台灣的民主進程中清楚的呈現了人們為歷史所付出的代價,從228、白色恐怖、中壢事件、美麗島,一直到政黨輪替。代價是否值得,不在於付出的大小或多少,而是獲得的是什麼,以及他所帶來的影響。

政黨輪替不但長年執政的國民黨付出代價,連贏得政權的民進黨也慘痛無比,前者付出代價是理所當然,後者則有其必然。為何民進黨執政有其失敗的必然?應該如何才能免於失敗?則可以用許多事後諸葛的智慧在失敗之後來加以分析、反省。

長年壟斷性政權,由於權和利的支配都在黨的手中,使得人才變成黨的私產,不是為國家服務而是為政黨服務,不是尊重體制規範而是聽命長官指揮。眾所皆知,在官僚體系之內,不加入國民黨難以升大官、居高位,無論府、院、部、局、處、科、室哪一級的主管,少有例外,這些公務人員自然變成國民黨密密麻麻黨國體系之下的一隻『有力的手』,即使在政黨輪替之後亦復如是。

阿扁政府未能及早『清君側』,以致於長期支持者都搖頭嘆息,這也是眾人皆知的事。五年執政未能順利推動政務,有效進行改革,除了立法院的多數杯葛之外阿扁犯了另一個根本錯誤。

戈巴契夫和鄧小平,在大約相同的年代進行世界兩大共產政權的改革,一個失敗,政變下台,另一個則奠定了中國崛起的基礎。前者失敗,因為他深知冷戰的痛苦,翼圖改變國際形象,從政治上改革。後者則深知中國人肚皮的迫切需求,改革從經濟著手。政治改革直接危及強大當權集團的現實利益終至政變,改革半途而廢,漠然下台。經濟改革讓中國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資本主義的甜頭,為了個人利益紛紛擊破大鍋飯迷思,『中國特色』四個字美化了共產主義修正路線的罪名,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一舉成功。

阿扁執政,犯了和戈巴契夫相類似的錯誤,政治改革對於舊權力集團來說宛如另一次的白色恐怖。改革本來就是政黨輪替的目的,阿扁政府也不是不該或不能改革,改革失敗可以說是以下戰術上的錯誤。

一) 急於享受勝利的果實、急於分配權力、急於酬庸班底,未能用最大誠意甚至動用民意留住舊政權的院長、部長來穩住政局,來降低舊勢力的危機感。當然,這需要考驗阿扁的胸懷,以及新當權集團公而忘私的偉大情操。
二) 五十年的在野,在台灣的文官體制內本來就缺少人脈,黨國體系之下那一隻隻『有力的手』無所不在。新政權如果能從部、會、局、處的政務副首長開始接手,學習瞭解政務,幫助推動改革,四年之後連任不但駕輕就熟而且深知問題核心和奧妙所在再來全面接掌政權,相信會順利許多,也不致於五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業務單位消極抵制、幸災樂禍抬頭看著外行長官出糗,甚至洩漏機密,協助反對黨進行奪回政權的佈局。
三) 貧農出生的背景過度直來直往,缺少國民黨貴族文化的嬌柔細膩和委蛇應對手腕,過度信仰人定勝天,雖然取之有道卻知取而難捨,成功未能掩蓋自卑,親小人而遠君子。
四) 律師性格的逞強,贏了口水輸了和氣卻仍沾沾自喜,五年來不但未能化敵為友,反而積怨日深不可收拾。

才疏學淺,雖然以上論述竭盡所能、力求中肯,對於這樣的批判是否切中問題核心、是否能讓阿扁政府聽得進去皆都不是本文所在意的。期盼阿扁政府在失敗之後能夠反省,當然他先得承認失敗。



謝明海 200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