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9

統獨之外的第三條路

統獨之外的第三條路


朋友間有兩件事不能討論,朋友的老婆和宗教。近幾年統獨變成第三項禁忌。這三件事對任何人來說都應該是完美而且有其不可懷疑的要素。即使有些許無奈、迷惘、猶豫,也都是心裡有數,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爭辯也不具意義。最近幾次選舉,有些家庭投票分成三派,選舉期間各自支持不同政黨,家裡全面戒嚴,不得談論政治。(這種經驗對大陸十幾億同胞簡直是天方夜譚。)統獨兩字在成為事實之前必有爭議,因為他們代表了對立的立場。老百姓不適合談這問題,因為難免都被灌輸了偏頗的資訊。也不能委託政客來談這問題,因為他們必須隨著許多因素搖擺,以圖獲取個人最大利益。政治家才是最佳談判人選,可惜目前為止統獨兩造都還找不到這樣的人物。

韓戰紀念碑寫著『FREEDOM IS NOT FREE』,海峽兩岸以及統獨雙方最好也都有這樣的體認。硬是將兩種尚未溝通、充滿敵對的意識型態統一在一起,對誰都沒好處,無論再多的善意都不能強迫伊斯蘭信徒試著品嚐美味的德國豬腳,再好的美味也不能硬叫台灣純樸的農民享用自家的牛排。統獨就如盤尼西林過敏一般,使用不得不慎。這也不是說不同信仰的人就不能和平共處,只要各方放下立場、拋棄本位、尊重對方,免去飯前禱告的宗教儀式,替別人著想,各自將他的上帝留在家中或藏在心裡,上帝阿拉阿彌陀佛必能談笑風生和樂相處。如果不能如此,他們也就沒什麼值得崇拜追隨的了。

DISCOVERY CHANNEL 常可看到,當生活條件良好、食物充足時,不同物種間比較能和平相處,面臨生存競爭時獸性就自然發揮。老百姓都是善良的,政客則玩弄民意,掌控著『獸性』的按鈕,台灣內部統獨爭議如此,海峽兩岸統獨問題也是這樣。

王丹『民主統合兩岸民意』一文頗有見地,卻仍離不開『統』字的大前提,還是站在『祖國統一』概念下的建言。台灣自從蔣經國時代不斷倡導族群融合,以求消弭種族情節,其實,種族應該和諧而不該融合。融合是一種外力干預或介入,違反生態物種多樣化之美,強者消滅弱者。和諧,是一項文明的指標,他是一種出自內心接納和關懷的偉大情操,強者扶持弱者。台灣的省籍情結追根究底,始作俑者不得不怪罪蔣介石對於眷村的設置。眷村本意甚美,希望對跟隨來台的大陸人士妥善照顧,來日反攻回去才有個交代。眷村將省籍隔離,斷絕了溝通,彼此互不瞭解因而種下五十到七十年代間省籍衍生的種種困擾。拙著『如果還有選擇』談到,偏見比無知還可怕,也適合解釋這一現象。

五十年來台灣最大成就不是經濟,而是人民心智的開放和成熟(這點中國大陸遠遠落後,文革需負絕對責任)。省籍早已不存在。自從李登輝主政之後,台灣只有統獨情節沒有省籍情節。省籍可經由溝通交流而增進瞭解,統獨則難以談判、無可爭辯,唯有設法敞開心胸接納對方觀點或容忍對方不同意見、相互學習,才能和諧共存。

誰說,統獨之外沒有第三條路?




謝明海 2002/11/16 於台北

沒有留言: